“榮譽墻”見證戰(zhàn)士點滴進步
■譚楊亮 解放軍報特約通訊員 黃海糧
前段時間,武警張家界支隊開展第二季度按綱建隊考評。在某中隊一班學習室,考核組成員杜邦被一面墻深深吸引。
這是一面榮譽墻。墻上內(nèi)容豐富:“軍事訓練”流動紅旗,“內(nèi)務標兵”“進步之星”獎狀,記錄戰(zhàn)士在訓練中咬牙堅持、在比武中奮力沖刺的照片……
見杜邦好奇,中隊干部李蓮青上前介紹:“我們給每個班都設置了這樣一面榮譽墻,記錄大家在訓練、工作、學習、作風養(yǎng)成等方面的進步表現(xiàn)?!?/p>
杜邦點頭認可,隨即提出疑問:“中隊不是有榮譽室嗎?”
“榮譽室的‘門檻’高?!崩钌徢嘟忉尩?,他們規(guī)定,獲得支隊及以上的表彰獎勵,才能被記錄在中隊榮譽室。對于大多數(shù)官兵來說,想要在榮譽室留下自己的印跡并非易事。
李蓮青指著榮譽墻上一張戰(zhàn)士拉單杠的照片,講了一件事。3個多月前,上等兵陳蒙引體向上最多做3個,在中隊墊底。但是,他不甘心當“吊車尾”,主動跟自己較勁——別人練完休息,他吊在杠上加練;手磨破了,纏上紗布接著練;胳膊疼得端不穩(wěn)碗,也沒吭過一聲……在前一周的考核中,他拉了15個,第一次達到“及格線”。
“這個成績絕對算不上突出,肯定進不了中隊榮譽室,但對陳蒙來說,卻是巨大的進步。”李蓮青說,“更重要的是,陳蒙展現(xiàn)出不服輸?shù)膭蓬^、挑戰(zhàn)自我的精神,值得肯定和學習?!?/p>
李蓮青告訴杜邦,在每個班設置一面榮譽墻,既是對連隊榮譽室功能的補充,也是為了響應官兵呼聲。
此前一次懇談會上,有官兵反映:日常的點滴進步和成績,常常因為“小”,只能得到干部骨干幾句口頭表揚,過后便無人提及,內(nèi)心很難體會到被認可、被激勵。
這讓中隊黨支部一班人意識到,大部分官兵很難獲得顯赫的獎項,他們更多的是在平凡崗位兢兢業(yè)業(yè)、默默堅守,取得一些小成績、小進步,但這些同樣應該被看到、被肯定。基于這樣的思考,他們決定給每個班設立一面榮譽墻。
然而,榮譽墻設立之初,曾受到一些官兵質疑。某班班長陳顯雄的看法頗具代表性:“取得點滴進步就能‘上墻’,會不會顯得太容易了?”他擔心“門檻”太低,會讓一些戰(zhàn)士安于現(xiàn)狀,失去了爭取更好成績、更大榮譽的干勁。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及時、適當?shù)目隙?,同樣能激發(fā)官兵持續(xù)奮進的熱情動力。”該中隊第一時間召開軍人大會,消除疑問、統(tǒng)一思想,同時明確各班在評價戰(zhàn)士時要注重“不斷的進步”與“不懈的堅持”。
一面榮譽墻,凝聚正能量。官兵們認識到,并非只有站上領獎臺才值得銘記,日復一日的堅守、精益求精的執(zhí)著,同樣閃耀光芒。受此激勵,該中隊比學趕幫超氛圍日益濃厚。
下士田濤是一名軍械員,平時工作就是登記、檢查、擦拭、保養(yǎng),保證武器裝備不出問題。時間一長,他覺得這份工作瑣碎而平凡,自己也沒什么存在感。直到因“工作零差錯”登上本班榮譽墻,受到班長表揚、收獲戰(zhàn)友掌聲,他才意識到做好本職工作一樣了不起。
深受鼓舞的田濤,在后續(xù)工作中更加認真負責,不僅總結出不同天氣條件下裝備維護要點,還為每件武器裝備建立了詳細的“健康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