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身作則的生動注腳
■高海濱
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存有一張獎狀,上書“以身作則”。這件珍貴文物的主人公,就是開國少將羅章。
1942年10月,在延安西北局高級干部會議上,羅章因在南泥灣大生產(chǎn)運動中表現(xiàn)突出被評為邊區(qū)22位勞模之一。毛澤東同志在漂白布獎狀上題寫“以身作則”四字贈予羅章,表彰他的模范帶頭作用。
羅章的一生,用實際行動給“以身作則”作了生動注腳。有詩贊譽他:“風勁角弓湘鄂贛,川黔驍勇?lián)v虬蟠?!陨碜鲃t’刀耕地,南下西征逐日殘?!?/p>
羅章在革命隊伍中處處以身作則,嚴格執(zhí)行黨的政策、遵守黨的紀律。長征途中,他率部到達川西藏區(qū)稻城,此時部隊已經(jīng)斷糧。在向當?shù)赝了净I糧無果的情況下,團供給主任楊宗勝向羅章作了匯報。羅章說:“藏民對我們還不了解,難免這樣,部隊先露營吧!”“糧食怎么辦呢?”楊宗勝為難地問。羅章若有所思地說:“糧食很重要,但黨的政策更重要。他們不同意,任何東西也不要強買。”當晚,他和官兵餓著肚子在屋檐下過了一夜。
羅章總結:“干部的以身作則首先是要勇敢,不怕犧牲,沖鋒在前。其次,干部的以身作則還要勤奮,不怕吃苦,艱苦奮斗?!保保梗常改辏痹拢捌缴綀F”等部改編為第718團,羅章?lián)卧搱F第一任政委。他親臨前線、指揮作戰(zhàn),身先士卒、帶頭沖鋒,率領部隊屢戰(zhàn)屢勝。
南泥灣墾荒初期,面對有人對“撤出前線搞生產(chǎn)”的不理解,羅章說:“一個好的政策,你當領導的都不去執(zhí)行,誰還能相信你的政策好?誰還會跟著你一起干?”他憑借年少時在江西同父親下田種稻的經(jīng)驗,將珍藏的一小袋稻谷作為種子,在延安首試水稻種植。當時南泥灣地區(qū)沼澤遍布,從未種過水稻,他親自勘測水利、改造旱地,動員南方籍干部傳授技術。試驗成功后,稻田遍地鋪展,昔日“爛泥灣”變?yōu)椤瓣儽焙媒稀薄?/p>
作為359旅供給部政委,羅章不僅組織指導全旅的大生產(chǎn)運動,還以身作則,深入一線參加勞動。他后來回憶道:“我被從政治機關調到旅供給部(后勤部)任政治委員,專門分管全旅大生產(chǎn)的組織實施。我就扛上一把特地為我打制的七八斤重的大镢頭,往來于全旅30萬畝分散在各個山頭、山坳的100多個生產(chǎn)點上,走到哪兒就在哪兒和干部戰(zhàn)士們一起開荒?!?/p>
對于羅章的先進事跡,《解放日報》曾給予詳細報道,題目為《供給部政治委員羅章同志是勞動者的典范》。文章稱:“王旅長(王震)特別贊揚供給部政治委員羅章同志,認為他是勞動者的典型,幼年過了十幾年的雇工生活,在艱苦的斗爭中,從頭到腳布滿著槍傷和刀傷,是一個意志如鋼的革命戰(zhàn)士?!蓖跽鸷髞碚f,這個羅章,真是個無論打仗、還是生產(chǎn),什么事情干起來都不要命的硬漢子。
在20多年的軍事生涯中,羅章一不怕苦、二不怕死,5次身負重傷,凡事以身作則、率先垂范,始終奉行“革命利益高于一切”的行為準則。后來,他將“以身作則”獎狀照片寄給子女,并教育他們:“黨的干部要靠行動帶領群眾,咱們家的人必須先做好!”其子羅海曦回憶,父親常常告誡子女“以身作則是黨性所在,是黨戰(zhàn)勝困難的法寶”。
事實證明,真正的領導力,生于泥土與硝煙,成于身教勝言傳。羅章這種“一級帶著一級干,一級干給一級看”的模范行動,“要求別人做到的自己先要做到,要求別人不做的自己堅決不做”的優(yōu)良作風,永遠是共產(chǎn)黨人、革命軍人應該學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