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第四軍醫(yī)大學唐都醫(yī)院神經外科采用腦深部電刺激手術成功治療一例口下頜肌張力障礙,為患者解除了痛苦。
61歲的男性患者周某,于2013年無明顯誘因出現舌頭活動不靈活、呲牙動作頻繁癥狀,當地醫(yī)院沒有明確診斷,經營養(yǎng)神經藥物等治療沒有好轉。2年前周某的呲牙動作加重,并出現磨牙、下頜不自主咬合動作,被診斷為“口下頜肌張力障礙”,藥物和肌肉注射治療后均無明顯好轉,且越來越嚴重。今年以來,周某的嘴部咬合動作頻繁,下頜不自主向前伸展,口周不自主抽動,牙齒脹痛發(fā)癢,不能正常與人交流。由于長期撕咬口腔,周某早已無法正常進食,只能靠流質食物補充營養(yǎng)。多年的疾病困擾與艱辛的治療過程讓患者苦不堪言,身體瘦弱,精神備受打擊。
日前,周某抱著最后一絲希望來到唐都醫(yī)院神經外科,王學廉教授詳細問診與檢查后,確診周某所患疾病為“口下頜肌張力障礙”。神經內外科聯合會診后,擬為患者采用“腦深部電刺激”手術治療。各項術前檢查完備后,王學廉教授、李楠博士、汪鑫醫(yī)生為周某順利實施了腦深部電刺激手術。術中利用先進的腦立體定向系統(tǒng),將刺激電極精確植入到患者腦內目標GPi核團,經術中電生理監(jiān)測系統(tǒng)確認電極位置準確,并在胸部植入脈沖發(fā)生器(電池)。一個月后開機,脈沖發(fā)生器開始工作,效果立竿見影,無不良反應。目前周某已經完全康復,吃飯、喝水、說話不受影響。
王學廉教授介紹,口下頜肌張力障礙是累及咀嚼肌、下面部肌肉、口唇和舌部肌肉的局灶型肌張力障礙,其不自主動作經常導致患者咬到舌、唇或面頰,影響言語、咀嚼和吞咽功能。由于形象受損常常影響社交活動,并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目前治療該疾病無特別有效的藥物,采用腦深部電刺激手術可以良好控制該疾病的癥狀。腦深部電刺激(DBS、腦起搏器手術)屬于神經調控技術,是一種先進的微創(chuàng)治療技術,具有可逆、可調、安全、微創(chuàng)的特點。唐都醫(yī)院神經外科1998年在國內率先開展腦深部電刺激手術,至今已經治療數千名帕金森病、肌張力障礙、特發(fā)性震顫、難治性精神疾病等患者,效果顯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