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卡三级,在线毛片免费,黄色成人在线播放,视频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搜索 解放軍報

楊靖宇:不滅的火種

來源:中國軍網(wǎng)-解放軍報 作者:姚天寶 責任編輯:趙鐳餉
2025-08-15 08:11:31

不滅的火種

■姚天寶

白山黑水間,時光如水漫過青石苔痕,卻永遠沖刷不去那道深嵌在歲月褶皺里的血色印記。85年前,吉林省靖宇縣這片土地曾浸透一位英雄的鮮血——楊靖宇,一個讓侵略者心生敬畏的民族英雄。

“當前,關內(nèi)戰(zhàn)爭陰云正在向全國蔓延,全國的英雄志士正在等待出征的命令,這正是我東北各武裝抗日志士及各路部隊奮起的好時機。”一段浸著信仰與熱血的文字,靜靜記錄在一份信件檔案里。

今年(2025年)2月,這份檔案由吉林省檔案館首次公布。這是七七事變后,時任東北抗日聯(lián)軍第1路軍總司令的楊靖宇致第1路軍3師的一封信件。這封信曾被日偽軍警劫掠,并譯為日文存檔。

“各有志者要從速整裝部隊!”“游擊隊各抗日武裝!要從速聯(lián)合起來!”筆鋒如刀,每個字都在泛黃紙頁上錚錚作響。彼時,日軍的鐵蹄已在盧溝橋踏碎山河,關東軍主力如黑云壓境般撲向東北大地。透過字里行間,我們?nèi)阅苡|摸到將軍滾燙的軍事智慧——他要讓抗聯(lián)的星火在松花江畔燃成燎原之勢,用游擊戰(zhàn)術織就天羅地網(wǎng),將數(shù)十萬關東軍牢牢釘死在白山黑水間。

今年(2025年)是楊靖宇同志誕辰120周年。1905年,他出生在河南省確山縣一個農(nóng)民家庭,原名馬尚德。22年后,當這個農(nóng)家子弟高舉起義旗幟時,英雄的輪廓已在烽火中漸顯。五度身陷囹圄,牢獄之災沒有消磨他的斗志,革命的熱情反而愈燒愈旺——在撫順礦井的巷道里,他摸索著工人運動的脈搏;在哈爾濱的俄式建筑間,他編織起地下交通網(wǎng)的經(jīng)緯……

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楊靖宇的腳步踏入白山黑水,劍鋒直指日本侵略者的心臟。

長白山脈見證過冰雪里的奇跡。當楊靖宇將17支散落的抗日武裝擰成一股繩,在聯(lián)合軍總指揮部的旗幟下集結時,零下40多攝氏度的嚴寒里綻放出最熾熱的火焰??孤?lián)官兵在紅石砬子抗日根據(jù)地踏出的腳印,如同刻在大地上的詩行。這里有冰凌垂掛的營地,有樺樹皮寫就的機密文件,更有雪地伏擊時驟然迸發(fā)的槍聲。軍裝的棉絮在寒風中飄散,卻飄不散楊靖宇“火種永存”的信念:“革命就像火一樣,任憑大雪封山,鳥獸藏跡,只要我們有火種,就能驅趕嚴寒,帶來光明和溫暖。”

1939年的秋冬,長白山的雪比往年落得更早。英雄的生命就在這個凜冬里一點點凍結。面對日軍瘋狂的“鐵壁合圍”,楊靖宇將部隊化作漫天星斗,自己卻如明月般吸引著敵人的追剿。他率領東北抗聯(lián)第1路軍總司令部和警衛(wèi)旅轉戰(zhàn)濛江的軌跡,在軍事地圖上繪就一條悲壯的曲線。身邊60名戰(zhàn)友一個個倒下,這位鋼鐵鑄就的將軍仍在用最后的子彈譜寫生命絕唱。三道崴子的雪原上,他最后的足跡深深淺淺,像刻在東北大地上的悲愴音符。

1940年正月十六的暮色里,寒星初現(xiàn)。日軍派來勸降的叛徒永遠不會明白,眼前這位形容枯槁的漢子,為何在生命的盡頭仍能迸發(fā)出驚雷般的怒吼:“我是中國人,是不能向日本侵略者投降的!”

當5批討伐隊的槍口噴出火舌,楊靖宇倒下的身軀震得長白山脈微微顫動。殘暴的侵略者剖開他的胃,卻在草根、樹皮、棉絮前集體失語——他們終于懂得,這片土地上生長著比鋼鐵更堅硬的靈魂。

今天的靖宇縣街頭,“楊靖宇”3個字早已成為永恒的坐標。靖宇小學的童聲里,《東北抗日聯(lián)軍第一路軍軍歌》還在回蕩,英雄的故事悄悄種進每個孩子的心田。靖宇干部學院的情景課堂里,抗聯(lián)官兵的草鞋與日軍的鋼盔在展柜里對峙,述說著“鋼少氣多”的制勝密碼。楊靖宇烈士陵園矗立著巍峨的雕像,英雄目光如炬,仿佛仍在深情凝視著他用生命守護的這片熱土。不遠處的三道崴子,曾經(jīng)浸透鮮血的土地早已換了人間。每到五月,漫山金達萊如期綻放,像無數(shù)先烈綻開的笑顏。

暮色沉下來時,我站在檔案館的玻璃展柜前,1937年的信件在射燈下泛著溫潤的光。我忽然懂得,這封穿越88載光陰的書信,不僅是戰(zhàn)略部署的實錄,更是一封寄給未來的家書。英雄當年牽掛的“東北收復”“全家團圓”,如今已是尋常巷陌里的萬家燈火。而這,或許就是對英靈最深沉的告慰。

白山黑水記得,那個正月十六的黃昏,最后一聲槍響震落了多少樹掛冰凌;渾江春水記得,將軍殉國時濺落的鮮血,如何染紅岸邊的達子香。楊靖宇身上最后的棉絮,早已化作白山黑水間永不凋零的蒲公英,把忠誠與信仰的種子,撒向祖國每一寸熱土。當新時代的朝陽躍出地平線,我們看見,那簇穿越時空的火種,仍在華夏大地上熊熊燃燒。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