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軍網(wǎng)-中國國防報 責任編輯:孫悅 發(fā)布:2025-07-09 07:57:42
從觀看到體驗:紅色課堂“活”起來
——多地應用數(shù)字技術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和國防教育的一組新聞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數(shù)”萬“數(shù)”梨花開。
一張“網(wǎng)”,一朵“云”,一幕場景……數(shù)字技術的廣泛應用打破了空間與時間的阻隔,幫助我們留住歷史,也讓更多人讀懂歷史。
《關于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全民國防教育工作的意見》提出,在國防教育中探索運用互聯(lián)網(wǎng)、大數(shù)據(jù)、云計算、人工智能、區(qū)塊鏈等新技術新應用,發(fā)揮數(shù)字技術在全民國防教育中的放大、疊加、倍增作用。
豐富的內容、創(chuàng)新的場景、新奇的體驗……近年來,越來越多紅色場館推動紅色文化資源數(shù)字化,通過科技融合與創(chuàng)新表達,打造沉浸式體驗場景,讓愛國主義教育和國防教育可觀可感、深入人心。
——編者
上海·中共一大紀念館
開啟“初心之旅”
■周飛飛 中國國防報記者 樊 晨
走進位于上海市黃浦區(qū)的“初心驛站”,戴上VR眼鏡,觀眾進入一個360度環(huán)視的虛擬世界:跟隨數(shù)字導覽員申小伊在“初心碼頭”登船,20世紀初的外灘景象映入眼簾;漫步在上海街頭,與工人游行隊伍擦肩而過;走進望志路106號(現(xiàn)興業(yè)路76號),見證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召開……
這是中共一大紀念館推出的“數(shù)字一大·初心之旅”沉浸式體驗項目。該項目打破虛擬與現(xiàn)實的壁壘,突破空間與時間的限制,打造獨特的沉浸式體驗,為觀眾開啟一場身臨其境的“初心之旅”。
“沒想到我還有機會‘現(xiàn)場圍觀’中共一大會場!”摘下VR眼鏡,駐滬某部軍士李成意猶未盡,“這種創(chuàng)新的愛國主義教育方式,不僅生動有趣,更讓我對歷史有了全新的理解與感悟?!?/p>
黃浦江的波濤奔涌、街頭的工人游行、工廠的馬克思主義傳播、石庫門的秘密會議……項目創(chuàng)作團隊深入挖掘歷史細節(jié),精心設計7個場景,帶領觀眾“回到”1921年的上海,一步步探尋紅色故事,感悟偉大建黨精神。紅色教育形式,從傳統(tǒng)的“你講我聽”發(fā)展為沉浸式體驗。
今年“七一”,“初心驛站”游人如織。作為中共一大紀念館的外延服務平臺,這里為群眾提供豐富多彩的紅色文化服務,如文創(chuàng)產品、紅色講堂、專題展覽等。青年黨員張子斌和同事專程前來,一邊回味剛剛結束的VR體驗,一邊挑選琳瑯滿目的文創(chuàng)產品。“我注意到,在一大現(xiàn)場,革命先輩圍繞國家命運展開熱烈討論,他們或慷慨陳詞、或低頭冥思、或認真記錄??吹浇Y尾時一座座紅色地標在眼前拔地而起,身為一名黨員的自豪感油然而生。”張子斌說。
截至目前,“數(shù)字一大·初心之旅”沉浸式體驗項目已累計服務線下觀眾超4萬人次。今年,該體驗項目面向國際觀眾推出英文版,將紅色歷史敘事融入全球化語境。
中共一大紀念館還探索開展跨省紅色研學互動交流,讓“初心驛站”從上海走向全國,目前已在天津、廣西南寧和新疆喀什落地開放。
每到一地,“初心驛站”都會結合當?shù)貙嶋H,推出創(chuàng)新服務。在喀什站,他們將上??Х瑞^的特色飲品“覺醒年代”帶到千里之外的克孜勒河畔,融合滬疆文化,展現(xiàn)民族團結生動成果;在南寧站,與當?shù)馗咝:托畔⒓夹g企業(yè)攜手,打造數(shù)字技術產學研平臺;在天津站,首次推出定制版數(shù)字照相機,利用AI繪畫技術,讓觀眾與百年前的上?!昂嫌啊?。
“后續(xù),我們將推動技術迭代升級,用新技術、新形式解讀‘紅色中國’,助力紅色文化‘走出去’。”紀念館副館長阮竣介紹,希望通過“數(shù)字一大·初心之旅”的推廣,讓紅色文化、初心教育傳播得更廣、更遠。
在上?!皵?shù)字一大·初心之旅”沉浸式體驗項目現(xiàn)場,小學生佩戴VR眼鏡進行體驗。
重慶·數(shù)字國防軍事體驗中心
圓了“兒時的夢”
■中國國防報記者 趙曉菡
“重慶在西南方向,是我國4個直轄市之一,應該在這個位置。”在位于重慶市九龍坡區(qū)的數(shù)字國防軍事體驗中心,九龍坡第一實驗小學四年級學生朱幼軒和同學一起,登錄國土疆域科普系統(tǒng)玩電子拼圖游戲。成功通關后,兩人都開心地笑了起來。
在“軍事思想與戰(zhàn)爭”單元,學生張琳兒站在虛擬翻書系統(tǒng)前,“閱讀”國防科普知識。她用手做出翻閱的動作,面前書本造型的屏幕上“書頁”隨之翻動,歷史上的經典戰(zhàn)例以漫畫形式呈現(xiàn)。
“隨著數(shù)字技術迅猛發(fā)展,大數(shù)據(jù)、虛擬現(xiàn)實、人工智能等新技術不斷涌現(xiàn),既深刻改變著人們日常生產生活方式,也為國防教育開拓更廣闊的前景?!本琵埰聟^(qū)委宣傳部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該區(qū)軍地積極探索推動國防教育數(shù)字化發(fā)展新路徑,打造數(shù)字國防軍事體驗中心,通過互動式學習與沉浸式體驗,在寓教于樂中開展全民國防教育。
“六一”前夕,數(shù)字國防軍事體驗中心迎來一批特殊的客人。20多名來自重慶市特殊教育中心的學生們在這里體驗互動游戲,接受國防教育。在模擬飛行區(qū),有著不同程度視力障礙的孩子們,在工作人員的指導下拉動操縱桿,體驗“飛行”帶來的新奇感受。模擬駕駛艙起落、滑行時的晃動,隱約從VR眼鏡中近距離看到的藍天白云,讓孩子們感到既新奇又興奮。
“小時候,我曾希望當一名飛行員,開著飛機在天空翱翔。這次參觀體驗圓了我的夢,也讓我學習到很多國防知識?!睂W生姚瀟說。
數(shù)字國防軍事體驗中心將國防教育與現(xiàn)代科技深度融合,應用AR、VR等數(shù)字技術,配備國防軍事主題的各類互動設施160余套,并建有多媒體數(shù)字教室。
今年3月,體驗中心工作人員來到歇臺子小學開展國防教育活動,展示武器裝備模型,宣講國防知識?;顒又校钍軞g迎的當屬模擬射擊環(huán)節(jié)??吹揭话寻褦[放整齊的仿真槍,學生們躍躍欲試,在操場上排起長隊等待體驗?!耙椏字行?、準星尖、目標點要保持‘三點一線’?!惫ぷ魅藛T豆宇航是一名退役軍人,他耐心地為學生們講授射擊要領。
“退役軍人開展國防教育具有天然優(yōu)勢?!斌w驗中心負責人劉洋告訴記者,中心一半左右工作人員都是退役軍人。正式上崗前,中心會組織他們進行培訓,學習相關數(shù)字技術知識,運用到講解教學中。
據(jù)介紹,下一步,九龍坡區(qū)將探索打造更多沉浸式軍事體驗場所,在街道(鄉(xiāng)鎮(zhèn))、村(社區(qū))設立流動數(shù)字國防教育站點,舉辦數(shù)字軍事主題展覽、數(shù)字國防知識講座等,讓群眾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國防軍事魅力,不斷增強國防意識。
在重慶數(shù)字國防軍事體驗中心,學生在工作人員指導下體驗影像靶射擊。
貴州·長征文化數(shù)字藝術館
重走“雪山草地”
■王金鑫
當飛機即將降落貴州省貴陽龍洞堡國際機場時,乘客透過舷窗可以看見一座紅色建筑,坐落在青山綠水間。這是以長征為主題的紅色文旅數(shù)字體驗館——貴州長征文化數(shù)字藝術館,也被形象地稱為“紅飄帶”。
在貴州長征文化數(shù)字藝術館,觀眾體驗紅軍爬雪山場景。王金鑫攝
“走進‘紅飄帶’,就像踏上了長征路。那些英勇無畏的紅軍將士仿佛就在身邊,帶著我一起渡江突圍、爬雪山過草地?!币幻袑W生參觀展館后說,“以前我了解長征故事,都是在書里、在電視里。在‘紅飄帶’里體驗長征,仿佛能觸摸到那段歷史?!?/p>
走進“紅飄帶”的“無名英雄”序廳,全息影像亮起,一個個紅軍將士的身影浮現(xiàn)觀眾眼前。這些影像經過高精度技術還原,帶領觀眾穿越時空,一起踏上二萬五千里長征。“許多紅軍戰(zhàn)士的模樣看起來比我大不了幾歲,沖鋒號一響,他們都會冒著槍林彈雨勇敢地向前沖,真讓人欽佩?!背踔猩だら谎矍暗膱鼍吧钌罡腥?。
作為長征國家文化公園重點項目,“紅飄帶”集文化、科技、藝術于一體,應用全息影像、虛擬現(xiàn)實、三維動畫等數(shù)字科技,打造“無名英雄”“血火洗禮”“偉大轉折”“砥礪征途”“勝利豐碑”“新時代新長征”6個篇章,全景再現(xiàn)紅軍長征路。在這里,歷史不是書本里的文字,而是耳邊呼嘯的風雪、眼前浴血的將士、腳下震動的土地。
走進“砥礪征途”廳,觀眾瞬間感受到低溫、強風、雪花與聲光電共同搭配的特效。行走在棧道上,機器吹出的寒冷氣流撲面而來,眼前雪山高聳,耳畔寒風呼嘯,由演員扮演的紅軍將士現(xiàn)場重現(xiàn)長征爬雪山的場景。
參觀當日,筆者看到許多觀眾一邊觀看一邊用手機拍攝。演出臨近尾聲,飾演紅軍戰(zhàn)士的演員將一面巨大的紅綢遞給現(xiàn)場觀眾,請大家接力傳遞。完成傳遞后,演員高喊:“敬禮!”
今年25歲的吳梅是“紅飄帶”講解員,她印象深刻的是去年一名老兵從外地專程前來參觀。“伴著那聲‘敬禮’,八九十歲的老人從輪椅上站起來,顫顫巍巍站定,敬了一個軍禮,整整1分鐘都沒放下手?!眳敲氛f。
在“勝利豐碑”廳,觀眾齊齊坐在影院里。飾演紅軍戰(zhàn)士的演員提著一盞馬燈上臺,背后巨型屏幕點亮,展現(xiàn)紅軍長征會師的壯觀場景。當《歌唱祖國》旋律響起時,觀眾們不禁起身合唱,揮動手中的五星紅旗。望著屏幕上滾動的先烈姓名,來自廣東的游客張建說:“我感到自己仿佛融入了他們,也成為其中的一分子?!?/p>
科技手段有效拉近了紅色歷史和觀眾,特別是青少年群體的距離。開館運營以來,“紅飄帶”已累計演出上萬場,接待省內外觀眾超過150萬人次,其中大部分是青年和學生。
“長征從未止步。”演出結束,大屏幕上打出這樣一句話。走出展廳,許多觀眾在留言墻上寫下心聲:“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長征”“紅飄帶,是青春的底色”“我會想你們的,偉大的紅軍戰(zhàn)士”……
貴州長征文化數(shù)字藝術館俯瞰。除署名外均由受訪者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