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的美國海軍,可謂高開低走,憂大于喜。年初,特朗普的“355艘艦艇”擴軍計劃、福特級航母的服役,都給了美國海軍空前的信心。然而,到2018年來臨時,一系列嚴峻的問題和危機接踵而至……請關注《中國國防報》的報道:

美國海軍2018不好過
■康 杰
2020年后,美國海軍現役的22艘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將迎來每年2艘的退役潮,到2026年將只剩11艘。提康德羅加級的老化將使美國的?;磳芰头揽罩笓]能力面臨缺口。
2017年的美國海軍,可謂高開低走,憂大于喜。年初,特朗普的“355艘艦艇”擴軍計劃、福特級航母的服役,都給了美國海軍空前的信心。然而,到2018年來臨時,一系列嚴峻的問題和危機接踵而至:擴軍計劃啟動措施乏善可陳,雷聲大雨點??;伸手太長,任務過重,艦隊規(guī)模萎縮難以匹配增加的各類使命;撞艦墜機事故頻發(fā),暴露出戰(zhàn)備和訓練水平的重大隱患;先進技術研發(fā)面臨諸多瓶頸,一些急需更新的領域無法得到足夠關注……
美國海軍水面艦艇部隊的一系列糟糕表現堪稱危機的縮影。兩次撞船事件,將水面艦艇部隊置于國會防務政治的風口浪尖。新上任的海軍部長理查德·斯賓塞授權獨立審查小組,在海軍各艦隊范圍內進行了戰(zhàn)略戰(zhàn)備評估。評估認為,一線水兵嚴重缺乏應急處置重大突發(fā)事件的能力,暴露出損管訓練不足,艦上軍官和水兵在基本的崗位素質和技術方面存在缺陷?,F有的軍官晉升機制偏重于參謀和司令部工作經驗,對艦上工作經驗卻重視不足,軍官頻繁在各種不同崗位間輪換,疏于熟悉和掌握基本的業(yè)務能力,造成了嚴重的操艦安全隱患。指揮鏈條和責任分配不夠明晰,不同部門在重大突發(fā)事件后相互推諉責任,官僚主義弊病叢生。
新美國安全中心研究員杰瑞·亨德里克斯認為,訓練和戰(zhàn)備方面的投入不足,已經成為制約美國海軍發(fā)展的瓶頸。美國海軍必須要在投資技術和能力建設的同時,兼顧對戰(zhàn)備和艦上官兵訓練的投入。
另一方面,傳統(tǒng)基金會分析家托馬斯·卡倫德則認為,“硬件”能力建設與“軟件”人員建設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近年來,美國海軍的艦隊規(guī)模萎縮到目前的275艘,而海上部署任務卻不斷增加,海軍現有的艦隊規(guī)模,完全無法滿足其背負的沉重使命。第七艦隊承擔的巡航和演習任務尤其繁重。能力、技術、訓練、戰(zhàn)備這幾個要素如果都能滿足,則能產生良性循環(huán),而有一項或幾項偏廢,就會產生越來越嚴重的雪球效應。但是,短期內國防預算難有顯著增長,兼顧上述幾個要素是不可能的,國防部高層只能在輕重緩急上做艱難取舍了。
目前,國會雖然通過了《2018財年國防授權法》,其中制定了“355艘艦艇”的目標,但是該法案的落實尚存變數,而且真正變?yōu)楝F實仍然有待時日。按照目前最樂觀的估計,這一目標的完成恐怕要等到2040~2050年。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估計,如果在2018~2047財年實現355艘軍艦目標,且在其后至2057財年的10年間保持這個數目,海軍需要添購73~77艘軍艦。同時必須對現有軍艦進行延壽,如果按照2017財年的美元,在30年間的平均每年的延壽費用為54億美元。加上造艦和維護費用,355艘軍艦的年均成本為110~230億美元。更令美國海軍失望的是,到目前為止,海軍擴軍計劃仍然是一張畫出來的餅。一些下一代裝備的需求制定和招標方案都還沒成型,研發(fā)服役更是遙遙無期了。特朗普政府有限的國防預算增支,對真正的擴軍計劃而言僅僅是杯水車薪。
2020年后,美國海軍現役的22艘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將迎來每年2艘的退役潮,到2026年將只剩11艘。提康德羅加級的老化將使美國的?;磳芰头揽罩笓]能力面臨缺口,即使阿利·伯克級Flight III改型能實現1∶1的替換,也并不能從根本上緩解短缺狀況。目前,美國海軍已對未列入退役計劃表的11艘提康德羅加級進行延壽,希望使其繼續(xù)服役至30年代中期。在此之后,作為一個艦種的巡洋艦將大概率淡出美國海軍序列。
2017年12月20日,美國海軍在宣布完成阿利·伯克級驅逐艦最新的Flight III改型的3D建模預組裝工作,標志著基本設計方案定型。2018年度將進入雷達和動力系統(tǒng)等主要部件的測試階段。雖然SPY-6雷達等新型裝備能夠大幅提升阿利·伯克級的作戰(zhàn)能力,但正如美國海軍專家指出的,阿利·伯克級自身的改造潛力也已經挖掘殆盡。
作為海軍棄子的DDG-1000型驅逐艦在2017年連遭打擊。首艦“朱姆沃爾特”號由于潤滑油冷卻問題,從2016年下半年直到2017年4月都處在趴窩狀態(tài)。禍不單行的是,2017年年底,二號艦“孟蘇爾”號的電力系統(tǒng)也出現問題,造成試航中斷。
2017年7月,美國海軍公布了下一代導彈護衛(wèi)艦的研制計劃,招標文件除規(guī)定了必要性裝備外,未規(guī)定噸位、動力、艦體構型等指標。下一代導彈護衛(wèi)艦將是2018年水面艦艇發(fā)展計劃的重中之重。美國防務研究界估計,為了滿足現有的海上部署任務,至少需要建造70~75艘護衛(wèi)艦級的中小水面作戰(zhàn)艦艇。數量充足、成本可控、性能夠用,應該是該級艦的設計宗旨。
但是,按照美軍的一貫傳統(tǒng),這種最合乎需求的廉價新艦,反而是最不討好的。美國海軍一方面希望能控制其研發(fā)和建造成本,以填補數量缺口。另一方面卻希望使其能夠應對“高端競爭”,堆砌各類高性能裝備和包括定向能武器在內的先進技術。堆砌先進技術裝備的方案,往往能有效地服務于軍種間的預算競爭。美國海軍貪大求全的思維慣性,很容易把下一代導彈護衛(wèi)艦造成阿利·伯克級的“袖珍加強版”,造成部分性能特別是防空性能過剩,使整艦造價居高不下,最終背離了控制成本的初衷。
諷刺的是,為了解決無艦可用的窘境,美國海軍甚至還打起了退役艦只回收利用的主意。海軍作戰(zhàn)部長理查德森上將曾在2017年6月宣布,正在考慮將封存的7艘佩里級護衛(wèi)艦重新轉入現役,用于本土海域的巡邏和緝私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