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軍網(wǎng)-解放軍報 責任編輯:郭妍菲 發(fā)布:2025-05-26 07:11:16
初夏,走進“候鳥哨所”
五月,春天作別大地,初夏悄然而至。
在這個充溢著陽光與花香的時節(jié),駐守高原和極寒地域的邊防哨所紛紛迎來了開山季和開江季,一些臨時點位、季節(jié)性哨所,迎來了一年中的首批駐哨官兵。邊防戰(zhàn)士一年一次到季節(jié)性哨所駐防與回撤的經(jīng)歷,就如同候鳥每年在南北方之間遷徙,在他們心中,季節(jié)性哨所因此有了一個詩意而形象的名字——“候鳥哨所”。
這個初夏,一批批邊防官兵陸續(xù)踏上前往“候鳥哨所”駐防的路。在這條路上,他們見證了時光的變遷、季節(jié)的更替,也用奉獻與擔當踐行著始終不變的戍邊使命。
遙遠東極,第一次上哨的新兵,在溫暖的朝陽中感知青春的光芒與力量;蒼茫戈壁,老兵再一次進駐哨所,升起國旗的那一刻,他們仿佛沙漠深處一簇不滅的火炬;雪域高原,官兵們越高山、蹚冰河、巡界碑,用雙腳丈量祖國的山川大地。
哨位即是戰(zhàn)位。在綠意盎然的初夏,讓我們走進這些“候鳥哨所”,感受他們是如何以更加飽滿的熱忱和更加堅定的信念,為祖國和人民守好每一寸邊防線,走實每一步巡邏路。
初夏,中蒙邊境的阿爾泰山深處,水草豐美,山林如畫。
每年5月份,北疆大地冰雪消融之時,新疆軍區(qū)某團可可托海邊防連官兵都會進駐哈亞爾哨所。穿過寧靜的山谷,行于古老的牧道,他們像候鳥一般抵達這個哨點。
到了九、十月份,大家會在大雪封山之前撤離深山密林,等待來年再次駐防。
“候鳥哨所”的巡邏道路大多為崎嶇山路,乘馬巡邏依然是最主要的巡邏方式,這是出發(fā)前哨所官兵整理馬鞍。
盡管身處季節(jié)性哨所,官兵每天清晨都會舉行莊嚴的升國旗儀式。
哈亞爾哨所官兵乘馬巡邏。
肖國濤、李嘉豪攝
遙遠東極,迎著第一縷陽光站哨
■解放軍報記者 杜 娟 吳安寧
東極哨所官兵在巡邏。李寶成 攝
隨著初夏的到來,祖國最東端的黑瞎子島上,楊柳和灌木的青色漸漸濃郁。
記者來到北部戰(zhàn)區(qū)陸軍某邊防旅東極哨所,氣溫已回升到10攝氏度左右。風吹到身上,感到快意的同時還稍有一絲清冷。列兵阮承凱告訴記者,前不久,烏蘇里江和黑龍江先后迎來了開江季,島上的一處季節(jié)性哨點,也迎來了首批駐哨的戰(zhàn)友。
站在這個哨點的觀察哨位上,望著徐徐流淌的江水,阮承凱說,大家格外期待這短暫的初夏。說話間他的笑容分外燦爛,仿佛這溫暖是經(jīng)歷了頗多曲折,擺脫了冰雪的束縛,才得以來到官兵面前。
江面上升起的一輪朝陽融化了戰(zhàn)士心中的冰雪。去年底,阮承凱乘坐火車一路北上:“從南到北,火車開了3天,窗外的景色從滿目蔥蘢變成冰天雪地,我好像從夏天漸漸走進了冬天。”
“當兵之前,從沒到過這么遠的地方?!弊畛?,島上陌生的環(huán)境讓下連后的阮承凱內(nèi)心有些不安。這位來自福建的小伙從未見過冰封的江面,更沒有體驗過冷到足以讓睫毛結(jié)霜的天氣。
與2008年建哨之初相比,東極哨所如今的生活環(huán)境改善了不少,用水、取暖、防洪等條件都有新變化,但駐哨官兵依然要面臨相對惡劣的自然環(huán)境。
官兵所在的黑瞎子島位于黑龍江與烏蘇里江交匯處。冬天,開闊的江面讓冷風得以長驅(qū)直入,豐富的水汽更帶來厚厚的降雪。大家要一層層套上襯衣、絨衣、棉衣和巡邏服,來抵御零下二三十攝氏度的嚴寒。
“剛來的那段時間,島上不刮大風的日子,伸出十指就能數(shù)得清。在室外待上幾分鐘時間,嘴唇就沒了知覺,鼻腔像被凍住了似的。”阮承凱描述著他對寒冷的切身體會。
隨著初夏悄然來臨,前些日子,阮承凱跟隨戰(zhàn)友抵達某臨時哨點駐防。在這里,他迎來了下連后的第一次執(zhí)勤站哨。
“日出東方太壯觀了!”清晨,當?shù)谝豢|陽光穿透云層,金色浸潤了眼前的一切,阮承凱感到生命在和山河一起閃光。沐浴著初夏的微風,阮承凱的內(nèi)心仿佛被那一刻的溫暖融化,他突然覺得自己是幸運的:“不是誰的青春都有機會守衛(wèi)祖國東極?!?/p>
“雖然以后還會有更多的戰(zhàn)友來到這里,但‘600號東極衛(wèi)士’永遠是我,連隊不會忘記,我也不會忘記!”說出這番話時,阮承凱眼里滿是自豪,“600”將是他一生銘記的數(shù)字。
阮承凱慶幸自己在20多歲的年紀,便理解了堅守的意義:“當個人和祖國如此緊密地相連,我感覺每天都活得很充實?!?/p>
從繁華都市到遙遠小島,阮承凱的腳步不再有徘徊,而是在人生路上踏出了自己節(jié)奏。與校園生活不同,軍營的生活簡單而有規(guī)律,阮承凱不斷打磨著自己。變化一點點發(fā)生,從下連時3公里跑僅是及格到體能成績突飛猛進,阮承凱的眼神漸漸有了神采。
“我第一次站上哨位時,也是在如今這樣的天氣里?!鄙系缺┤叫裾f。去年3月,一直想到艱苦邊遠地區(qū)服役的施冉旭如愿來到了邊防部隊。
幾個月后,施冉旭跟隨班長前往某哨點駐防。一次下哨后,他和班長交流起自己的想法。身為國家二級運動員的他為自己定下目標——代表連隊參加上級比武:“雖然我曾經(jīng)學習體育專業(yè),但是連隊里厲害的戰(zhàn)友太多了,必須下苦功夫才能獲得比武資格?!?/p>
“這塊石頭是我那年在這個哨點撿到的,送給你?!卑嚅L將一塊彩石放到了他的手心,鼓勵他堅持下去。那天微風中帶著的溫暖和力量,施冉旭一直到今天都沒有忘記。
隨著天氣逐漸轉(zhuǎn)暖,臨時哨點的訓練更多在室外開展。即便各項課目考核成績優(yōu)秀,施冉旭依然積極參加每晚的體能加練?!拔野寻嚅L給我的石頭帶在身邊,期待著下次比武能取得好成績,這塊石頭見證了班長的拼搏經(jīng)歷,也將成為我的‘幸運石’?!彼f。
采訪結(jié)束,記者離開東極哨所時已是深夜。車行漸遠,這座小小的哨所也漸漸要隱沒在夜色中,化作小小的光點,與滿天星斗一同綴在夜幕之中。就像連歌里唱的那樣:“每當星星月亮悄悄地隱沒,那是我第一個把太陽迎進祖國……”再過幾個小時,哨所官兵將又一次迎來初夏的朝陽。
蒼茫戈壁,那簇圣火仍在燃燒
■賈彥博 解放軍報特約通訊員 王夢緣
初夏來臨,巴丹吉林沙漠的風刮得更猛烈了。
荒漠深處,駐守著新疆軍區(qū)某團某哨所。該哨所為季節(jié)性哨所,每年天氣轉(zhuǎn)暖的時節(jié),一部分官兵將在這里駐哨。前段時間,一級上士邵佐又一次隨新一批上哨官兵進駐該哨所。
哨所位于寸草不生的戈壁,沒有水源。邵佐來到哨所的第一件事,就是駕駛水車前往距離哨所十幾公里的取水點,這也是作為駕駛員的邵佐之后每周都要做的一件事。
戈壁上布滿礫石,從遠處看去,黑乎乎一片,戰(zhàn)士們稱之為“黑戈壁”。這里的道路異常顛簸,是名副其實的“搓板路”,邵佐經(jīng)常行駛的線路十分危險:“我們都是順著之前留下的車轍印走?!?/p>
在戈壁上駕駛噸位較大的運水車并不容易,年輕的駕駛員往往需要經(jīng)驗豐富的老班長陪同,已經(jīng)當了12年駕駛員的邵佐談起第一次行經(jīng)這個路段,依然記憶深刻。
那次駕車去取水,邵佐有些暈車。運水車在“搓板路”上劇烈晃動著,雙手把住方向盤都成了難事。隨之而來的,是心臟的狂跳以及大腦的脹痛。還沒走出去一半車程,車輛便換了跟隨的老班長駕駛。
如今的邵佐早已對這條路線十分熟悉,他說:“車輛陷入砂石或是積雪中無法動彈的情況時有發(fā)生,但遇到危險不要慌張,穩(wěn)住心態(tài)是最關(guān)鍵的。”這些年,邵佐總結(jié)出不少駕車竅門,他總會隨車攜帶各式各樣的修理工具,遇到突發(fā)意外情況總能化險為夷。
正如邵佐所說,良好的心理素質(zhì)是駕駛員必須練就的能力——這條路上還有十幾個“黑風口”等待著他們,在一些崎嶇地帶的“黑風口”,天空還會下起“沙石雨”。因而每過一個“黑風口”,就像是闖過一道關(guān)卡。
中午時分,邵佐駕駛運水車回到了哨所。官兵們出門迎接,一起將運水車里的水裝進哨所的大水箱。
從哨所出發(fā)到達某界碑,官兵徒步需要近4個小時。每次前出巡邏,邵佐都會提醒大家跟緊隊伍。一些初次參加巡邏任務(wù)的新兵興奮不已,有時顧不上老班長的叮囑,手腳并用地向上攀爬,結(jié)果不留神一腳踩空,整個人摔在山坡上。戈壁上的礫石格外鋒利,每次出發(fā)前,邵佐都會提醒戰(zhàn)友們戴好手套。
駐守“候鳥哨所”,單調(diào)的生活是官兵們需要應(yīng)對的另一個“敵人”。官兵們每天喝的井水帶著咸澀的味道,訓練場設(shè)在不遠處的山坡上,器材只有幾個單雙杠。
這一次上哨任務(wù)下達時,上等兵譚觀成主動申請參加。他向指導(dǎo)員保證,一定能耐得住孤單和寂寞。
譚觀成喜歡畫畫,閑暇時間不時拿著畫板捕捉精彩的瞬間。戈壁上留下的車轍,被石頭劃破的手掌,隨風漫卷的沙塵……支撐譚觀成拿起畫筆的信念只有一個:將來不管走到哪里,都要記住駐守哨所的日子。
每年新兵下連,連隊會組織大家觀看電影《天邊有一簇圣火》。該邊防連的官兵是電影人物的原型之一,影片講述了一群駐扎在祖國大漠深處的官兵堅守邊防的故事。
這部電影,譚觀成看了兩遍,入伍多年的邵佐則已記不清看過多少遍。無論是新兵還是老兵,大家觀看時總是那樣專注,影片中邊防官兵對祖國的熱愛和奉獻讓大家感同身受。
每天清晨,哨所官兵都會舉行升旗儀式。大家覺得,那鮮艷的五星紅旗就像是一簇燃燒在天邊的火炬,照亮了沙漠哨所的每一個角落,也照亮了每一名官兵的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