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社 責任編輯:于雅倩 發(fā)布:2025-04-17 00:01:25
白山黑水埋忠骨,林海雪原鑄英魂。
八十年前,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取得偉大勝利。位于哈爾濱的東北烈士紀念館,作為中國共產黨在大城市建立的第一座革命紀念館,陳列的一件件珍貴館藏,無聲講述著那段長達十四年的浴血奮戰(zhàn)史。
(1)
東北烈士紀念館院內
靜立著一輛舊式有軌電車
凝固的時光里
猶聞汽笛回蕩
1933年4月
面對偽滿暴行
哈爾濱電車發(fā)出革命強音
為工人謀出路
為抗日鼓與呼
作為共產黨派到哈爾濱的革命火種
趙一曼帶領工人張貼標語、舉行罷工
將抗日火種播撒在街頭巷尾
1935年受傷被俘后
鋼針、烙鐵未能摧毀她的信念
在被送往刑場的列車上
她留下絕筆家書
愛與歉疚
理想與信仰
字字穿透時空
31歲的生命
定格成永恒豐碑
(2)
“小小的‘滿洲國’
大大的趙尚志”
作為東北抗聯(lián)將領
趙尚志的名字
令敵人聞風喪膽
“爭自由,誓抗戰(zhàn)
效馬援,裹尸還
看拼斗疆場,軍威赫顯……”
他率領抗聯(lián)部隊
爬冰臥雪、風餐露宿
打破日偽軍的“討伐”和“清剿”
這支銹跡斑駁的手槍
見證著抗聯(lián)將領的赫赫威名
1942年遭叛徒出賣時
年僅34歲的他
中彈后仍持槍戰(zhàn)斗
槍身上的斑駁
恰似林海雪原的歲月留痕
(3)
一件毛嗶嘰料大衫
帶著幾塊補丁
屬于抗日民族英雄楊靖宇
1929年北上開展地下工作的楊靖宇
省吃儉用、接濟同志
宣傳政策、發(fā)動群眾
自己的日子過得貧寒
1931年到1933年
哈爾濱的街巷留下他奔波的身影
穿梭在日偽統(tǒng)治下的危險地帶
寒冬夜里
薄褥裂口透風
經費告急時
他當?shù)粢氯旎I措資金
1940年在對敵作戰(zhàn)中壯烈犧牲
時年35歲
大衫尚在
英雄長逝
(4)
這條浸染著熱血的長褲
記錄了李兆麟將軍生命的最后時刻
1945年抗戰(zhàn)勝利 國家前途未卜
他轉戰(zhàn)哈爾濱繼續(xù)奮斗
為實現(xiàn)和平四處奔走
1946年3月9日
水道街9號寓所內
毒茶與匕首的伏擊
將這位東北抗聯(lián)名將的生命
定格在36歲
(5)
黑龍江省樺川縣的冷云
自幼聰慧
1931年考入當?shù)嘏訋煼秾W校
接受進步思想
畢業(yè)后
她成為一名小學教師
用蓋著自己紅色名章的圖畫教材
播種抗日思想
1938年烏斯渾河畔
23歲的她與七位女戰(zhàn)士挽臂投江
“八女投江”的壯歌至今回響
……
白山黑水間
熱血鑄忠魂
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
東北抗聯(lián)共犧牲
師級以上指揮員100余人
他們用血肉之軀、錚錚鐵骨
筑起保家衛(wèi)國的鋼鐵長城
當我們凝視這些刻骨銘心的記憶
耳畔金戈回響
掌心薪火承傳
那不滅的星辰輝光
自歷史深處涌來
正照亮復興之路
策劃:胡國香
記者:楊思琪 姜思妮
統(tǒng)籌:牧小湘
設計:聶毅
新華社新媒體中心
新華社黑龍江分社
出品
學術指導:東北烈士紀念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