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看到兩則在網上受到熱議的新聞,讓筆者頗為感慨。
一則是一名基層派出所的廚師,在樓道里泣不成聲,眾多民警都上去安慰的視頻新聞。60多歲的潘師傅,自疫情發(fā)生以來,已連續(xù)加班一個多月,負責派出所60多人的一日三餐。因之前有人捐了些辣椒,但運過來的時候不太新鮮了,潘師傅覺得可惜,就挑了一些好的腌制了。不想被同事看到后說了幾句,潘師傅覺得委屈,便沒忍住眼淚。
另一則是武漢老城區(qū)一名社區(qū)書記的故事。田書記協(xié)調指揮社區(qū)23名工作人員,給近2000戶居民提供糧油蔬菜等基本生活物資。疫情發(fā)生以來,沒日沒夜,不曾有一天休息。面對居民的各種要求,田書記總是回答“好的好的”,但當聽到有居民說了聲“謝謝”時,他忍不住哭了起來。
工作在不同基層崗位上的潘師傅和田書記,兩人的眼淚都和一個詞有關,那就是——理解。所不同的是,一個人的眼淚是因為不被理解,另一人是因為得到理解而流淚。
每個人都渴望被理解。因為被理解,所以工作起來氣順勁足;而有時也因為不被理解,負能量纏身,失去干事進取的動力。
人們常說,“上面千條線,底下一根針”“上面千張嘴,下面一雙腿”“上面千把錘,下面一根釘”,在這方面,部隊與地方并無不同。在部隊,基層干部就是那根針、那雙腿、那根釘,同樣也需要被理解。
就拿當下來說,疫情防控任務急、練兵備戰(zhàn)任務重、推進改革步子緊、日常管理事務多,每一項工作都需要有序有效開展。加上一部分官兵配合疫情防控工作,大多數(shù)工作都落在仍堅守崗位的基層干部身上。諸多工作細碎繁雜,上下加壓責任重大,直面工作的困難和矛盾,基層干部沒有減壓閥,也沒有緩沖帶。雖然很多時候,付出時間和精力做的工作,不一定能夠轉化為看得見的成績,但是他們鉚在崗位上,堅定不移。
然而,在實際工作中,個別領導干部對基層干部卻總是一副冷漠姿態(tài),反正“愛干不干都是你”;有的領導干部是拿著放大鏡挑問題、舉著望遠鏡看成績,開口閉口“一身毛病”;有的光會戴“緊箍咒”,“不能”“不許”“禁止”講了很多,就是不講應該怎么辦;有的想要成績但又不愿擔當,一邊喊著讓基層干部施展拳腳,一邊又用陳舊的思維捆住他們的手腳……這種狀態(tài)下,有的基層干部的熱情被逐漸澆滅,干勁也被慢慢消磨。更別說,大多基層干部還背負成長進步煩惱和后院后代問題。
理解并非是多么深刻的思維,只是一種基于尊重的態(tài)度,一種愿意去了解的狀態(tài)?;鶎邮遣筷犎抗ぷ骱蛻?zhàn)斗力的基礎,部隊所有工作都要靠基層去落實。全面鍛造“三個過硬”基層,基層干部發(fā)揮的作用無可替代。廣大基層干部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積極性,需要保護;他們工作生活中的難處,需要關懷;他們“5+2”“白+黑”的辛勞,需要肯定。多些理解體諒,少些批評苛責,為基層干部創(chuàng)造更好的環(huán)境,這樣才能激活他們更多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活力和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