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主張相似
政治動蕩給埃及經濟帶來了諸多負面影響,例如通貨膨脹、貨幣貶值、失業(yè)率升高、旅游業(yè)低迷、外部投資驟減、貧困人口增多等。
圍繞這些問題,塞西與薩巴希的主張有不少相似之處。例如,二人都承諾當選后將大力消除貧困、解決就業(yè)問題、改善生活環(huán)境、發(fā)展旅游等。二人都提出要擴大土地使用面積,增加城市數量,讓埃及人民的生存空間不再局限于狹窄的尼羅河谷及三角洲地區(qū)。
納法阿認為,兩位候選人為選民描繪了一幅埃及未來的發(fā)展藍圖,這表明他們已經認識到,發(fā)展經濟、改善民生是解決當前社會主要矛盾的關鍵一步。
但也有分析人士指出,兩人的經濟措施不夠具體,且過于“理想化、表面化”。發(fā)展經濟、改善民生等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而在政府負債累累、外國投資者止步不前的情況下,如何提高勞動者積極性,刺激內需,挖掘內在經濟驅動力更為重要。不創(chuàng)造持續(xù)發(fā)展的動力,僅依賴外部援助的做法不能解決根本問題。
值得一提的是,兩人在是否取消食品及能源補貼等社會敏感問題上的態(tài)度都不甚明朗。
埃及政治評論家薩布里認為,上述兩項補貼數額巨大且關乎各階層的切身利益,雙方都不愿意在此敏感問題上冒險,不愿意以犧牲一部分選民支持為代價來取悅其他選民。他預計,在未正式當選總統前,二人將對此事持模糊態(tài)度。
外交理念趨同
去年7月時任總統穆爾西遭軍方解職后,埃美關系趨向緊張。埃及隨后迅速作出調整,與俄羅斯進行高層互訪,并表示將加強兩國在軍事領域的合作。這一動向甚至引發(fā)埃及“棄美投俄”的猜測。隨著埃及政治過渡進程的逐步推進,埃美關系出現緩和跡象。
塞西在接受采訪時曾表示,埃及正在進行一場“反恐戰(zhàn)爭”,希望獲得美國的全面支持。但他也強調,埃及不會為了換取某一國家的支持而犧牲與其他國家的關系。分析人士認為,這是塞西對美國政府的一次試探??紤]到美國在中東地區(qū)的巨大利益,兩國關系可能隨著政治過渡的順利完成而進入調整期。
埃及過去長期“親美”,忽視了與很多國家尤其是鄰國的關系。穆爾西被解職后,埃及在非盟的成員國資格被暫停,其國際地位也受到影響。納法阿認為,如何恢復埃及在中東和非洲的重要地位,提高地區(qū)影響力是新任領導人迫切需要考慮的問題。
動蕩之后,埃及臨時政府在外交方面動作頻繁,一改前總統穆巴拉克時代單一的“親美”政策,轉而尋求外交政策“多元化”,力求達到與多個國家和地區(qū)關系的總體平衡,謀求恢復埃及在阿拉伯世界及非洲地區(qū)的地位。埃及新一屆政府是否會繼續(xù)貫徹這一思路,塞西與薩巴希均給出了較為肯定的回答??梢灶A見,未來,埃及將在美、俄兩大力量之間找尋微妙平衡,繼續(xù)增強在中東和阿拉伯地區(qū)的話語權,同時提高在非洲地區(qū)的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