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是我國第四個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設立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通過多種形式開展國家安全宣傳教育活動,不斷增強全民國家安全意識,是我國國家安全法的明確要求。
國泰民安是人民群眾最基本、最普遍的愿望,國家安全事關國家興亡、民族未來。沒有國家的安全、社會的穩(wěn)定,經(jīng)濟發(fā)展、社會進步、人民幸福等一切都無從談起。我們黨要鞏固執(zhí)政地位,團結帶領人民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保證國家安全是頭等大事。增強憂患意識,做到居安思危,是我們治黨治國必須始終堅持的一個重大原則。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始終把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安定作為黨和國家的一項基礎性工作,保持了我國社會大局穩(wěn)定,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營造了良好環(huán)境。同時,我們必須清醒地看到,新形勢下我國國家安全和社會安定面臨的威脅增多,以軍事、政治、外交等沖突為代表的傳統(tǒng)安全威脅依然嚴峻,諸如金融、能源、信息、食品、疾病等非傳統(tǒng)安全威脅也日益突出,國際因素和國內(nèi)因素互動增強……這些對在新時代做好國家安全工作都提出了新挑戰(zhàn)。
2014年4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召開中央國家安全委員會第一次會議時提出了“總體國家安全觀”,這是新時期我們黨維護國家安全的根本方針政策,是關于國家安全理論的重大創(chuàng)新,標志著我們黨對國家安全基本規(guī)律的認識達到了新高度。黨的十九大報告將“總體國家安全觀”確立為新時代國家安全工作的指導思想,體現(xiàn)了我們黨奮力開創(chuàng)國家安全工作新局面的戰(zhàn)略智慧和使命擔當,為維護和保障中國特色大國安全提供了根本遵循。
全面貫徹落實總體國家安全觀,就要堅持人民安全、政治安全、國家利益至上的有機統(tǒng)一,以人民安全為宗旨,以政治安全為根本,以經(jīng)濟安全為基礎,以軍事、文化、社會安全為保障,以促進國際安全為依托,始終把國家安全置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全局中來把握,充分運用好法治這個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完善國家安全制度體系,推動國家安全法治建設,有效調(diào)動各方面積極性,維護好國家主權、安全和發(fā)展利益。
全面貫徹落實總體國家安全觀,就要堅持運用好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要加快國家安全重點領域立法,為國家安全提供全方位的有力法治保障。要依法嚴厲打擊國家安全領域違法犯罪,加強對危害國家安全各個領域違法犯罪的預測預警預防。要加強國家安全法治宣傳教育,深入學習宣傳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全面依法治國、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的重要思想、重要指示,大力宣傳國家安全法以及網(wǎng)絡安全法、反恐怖主義法、核安全法等涉國家安全法律法規(guī),提高駕馭風險、迎接挑戰(zhàn)的本領。
全面貫徹落實總體國家安全觀,就要堅持廣泛動員人民群眾。國家安全是個人安全的前提,又依賴于人民群眾的自覺維護。我國憲法、國家安全法明確規(guī)定了維護國家的利益和安全是每個公民的神圣義務,任何情況下都不得做有損國家安全的事情,并自覺與一切損害國家安全的行為作斗爭。以法律的形式設立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就是依法踐行總體國家安全觀的重要體現(xiàn),就是要動員全社會力量共同參與到維護國家安全的各項工作中來,不斷增強依法維護國家安全的自覺性和堅定性。
“備豫不虞,為國常道”。各地各部門要以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為契機,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總體國家安全觀,切實增強全民國家安全意識,夯實國家安全的社會基礎,推動全社會形成維護國家安全強大合力,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營造和諧穩(wěn)定的社會環(huán)境和良好的法治環(huán)境,為實現(xiàn)“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新的更大貢獻。